首页

女王调教免费视频专区

时间:2025-05-30 03:29:32 作者:中国选手时隔12年再夺田径亚锦赛女子百米冠军 浏览量:15052

  中国选手时隔12年再夺田径亚锦赛女子百米冠军

  广东名将梁小静,亚洲女飞人

  5月28日,2025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在韩国龟尾迎来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在女子100米决赛中,广东短跑名将梁小静以11秒37的成绩夺冠,这是中国军团自2013年印度浦那亚锦赛韦永丽夺冠以来,时隔12年再度夺得亚锦赛女子百米“飞人大战”冠军。本场比赛,亚军新加坡选手和季军越南选手的成绩分别为11秒41和11秒54。女子100米亚洲纪录是中国女子短跑名将李雪梅在1997年创造的10秒79。

  全运之年,28岁的梁小静迎来状态爆发期,她在今年已收获国内两站室内赛60米桂冠,又在南京室内田径锦标赛三刷PB(个人最佳成绩),职业生涯首次、中国选手时隔24年再次晋级室内世锦赛女子60米决赛,并以7秒14的成绩刷新中国选手在世锦赛的最佳成绩。4月的肇庆田径室外大奖赛,“小不点”在超风速的情况下跑出11秒03的成绩轻松夺魁。

  在5月份的广州世界田联接力赛上,信心满满的梁小静在女子4×100米接力预赛中,在与葛曼棋的三四棒交接时意外摔倒,最终因伤缺席第二轮资格赛,好在替补其出场的朱俊颖不负众望,最终中国女子接力队如愿挺进东京世锦赛,时隔4年重返世界顶级大赛。

  本次亚洲田径锦标赛,是梁小静伤愈后的首次亮相,她在百米“飞人大战”以两枪完美撞线宣告满血归来。在27日的女子100米预赛中,梁小静在顺风每秒0.9米的风速下以11秒22排名总成绩第一,顺利进入决赛,创造常规风速下今年亚洲女子百米最佳成绩。“整体竞技状态还是在这里的,伤病都是旧伤,对我来说影响并不大。”梁小静在跑完第一枪后说。

  决赛上,梁小静将自己起跑出色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鸣枪后即一马当先,后半程将领跑优势进一步扩大,最终以11秒37的成绩加冕亚洲百米“王后”。对于这块金牌,梁小静在赛后表现得异常平静,“赛前热身25分钟后下起了暴雨,紧跟着是冰雹,导致准备活动做得不是很充分,但我一直在充分调动自己的状态,感觉风很大,节奏有点乱,最后冲刺重心过于向前险些再次摔倒。上一届亚锦赛失误了,对于我来说这个冠军就是一个起步”。

  尽管此前在2023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和杭州亚运会上均斩获女子4×100米接力冠军,但在女子100米单项上,这是梁小静职业生涯分量很重的一块金牌,也是继2014年夺得南京青奥会女子100米冠军后,她在国际舞台百米赛道上的重大突破。

  2025年以来,梁小静在亚洲和国内赛场女子短跑单项上表现炸裂、横扫千军,迎来状态的又一个巅峰期。目前,梁小静已成为广东女子短跑的“大姐大”,她在百米跑道上的锲而不舍和努力拼搏,感染着广东田径的每一个人,也势必提振广东军团备战全运会的信心。只要保持稳定的状态和控制好伤情,梁小静将是十五运会女子百米“飞人大战”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羊城晚报记者 柴智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时习之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这样阐释

十年来,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中巴携手推进一批能源、交通、基建项目相继落地。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四大重点领域,双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改善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和民生面貌。

福建:非遗奇妙夜精彩上演 客家传统文化集中展示

2022年以来,大方县人民医院分期分批多层次把管理和临床人才送到华西医院进修、规培、跟班学习。大方选派人员80多人次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中长期进修培训。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华西-大方“医”路同心学术论坛8场次,培训医务人员线上线下2.1万余人次。实施“在线+在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现场指导、线上指导98次,手术示教20余次,远程会诊(教学)178例。

我国物流运行稳健向好 效率提升

世纪星源是深市“老五股”之一,目前公司主营环保业务、酒店经营、物业管理等。近年来,公司业绩较低迷,营收连年下滑,2023年预计亏损1.90亿元到亏损2.2亿元。

2024年云南昭通小肉串穿制和烤制技能竞赛在昆明开赛

“20岁的第一天依然在训练中度过。”2月18日,正在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备战“十四冬”的苏翊鸣度过了20岁生日。对滑雪运动员而言,出生于2月,像是和雪的一份契约,每年都要“检阅”一次成长。

河南省许昌市纪委原书记、市监委原主任罗军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四是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拟推动适度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进一步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更好满足两地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相关资讯
放下包袱!中国女排3-1逆转塞尔维亚,结束奥运资格赛

一方面,有利于弥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鸿沟”。当前,在我国文化消费领域,城乡、地域、代际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文化和科技融合有助于扭转这一现状,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能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包括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公共文化云等,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的覆盖面,拓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发展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等新业态,有效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将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精准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及时准确掌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订单式服务、互动式服务转型,让人们更精准、更有效地获取公共文化服务,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